緬懷革命前輩 踐行群眾路線
2014年8月8日,武陵酒公司全體黨員和部分骨干一起來到我黨早期領導人、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開國大典的主持人林伯渠故居,進行革命傳統教育活動,瞻仰紅色圣地,緬懷革命前輩,進一步提高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自覺性和責任感。
林伯渠故居坐落在臨澧縣修梅鎮涼水井村。始建于清光緒年間,是一座典型的清代居民建筑。林伯渠在這里度過了他的童年和青年時代。整個建筑古樸典雅,且“詩禮伴家”之氣息濃厚。故居內開設六個陳列室、陳列林伯渠在各個歷史時期的圖片、照片和文物資料。在半個多世紀的革命生涯中,林伯渠總是跟著進步的方向走,在危難的關頭,總是和廣大人民站在一起。大量的資料、照片和實物生動地再現了老一輩革命家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拋頭顱、灑熱血,舍生取義、前仆后繼的光輝歷程。讓參加此次活動的黨員干部被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堅定的革命信念和舍身忘我的革命精神所感動林伯渠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質得到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廣大人民群眾由衷的敬仰和愛戴。
鄧小平評價林伯渠同志“經歷了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三個歷史階段。在每個革命的歷史階段,他都是徹底的革命派,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2名新黨員舉起右手在林伯渠銅像前莊嚴宣誓
隨后到常德群眾路線教育實踐典型人物王先榮同志公司參觀學習。在參觀的過程中,王先榮介紹了創立葡萄莊園及銷售葡萄的心路歷程,他經營的葡萄產業已實現“四統一”管理模式,即統一包裝,統一分級標準,統一檢測,統一銷售。用“聯想文化”說,開始是懵著打,后來是瞄著打,靠著自己的闖勁,規模化種植葡萄成功,打開了葡萄銷售市場。邱岳峰聽完葡萄大王的故事,感慨道“做市場也走群眾路線,群眾需要什么,我們應該市場什么,要向老一輩革命家打天下一樣,善于打游擊戰和陣地戰,突破重圍,只有這樣,才能在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
通過這次活動,作為一名黨員,我們應該學習林伯渠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樹立遠大革命的理想,實事求是,為民辦事,增強為人民服務宗旨意識。時刻把職工群眾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切實將職工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更加深刻的認識到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實現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必須緊緊依靠職工群眾,充分調動職工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開展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要使自己牢記并恪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以優良作風把職工群眾緊緊凝聚在一起,明白黨只有始終與職工群眾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始終依靠職工群眾推動企業又好又快發展。
作為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和企業骨干,通過這次參觀,我們應該學習王先榮同志樂于奉獻、艱苦創業的精神,王先榮同志扎根農村,服務農業,造福農民,用自己的言行踐行群眾路線教育實踐,為我們做出了表率,應該告誡自己要不斷的學習,豐富自己,完善自己,適應新形勢要求,把對革命前輩的崇敬之情和對先進人物的敬佩之心升華為精神追求,轉化為實際行動,與時俱進,勇于創新,要認真履行黨員的責任和義務,充分發揮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服從黨的各項紀律,做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促進者,愛崗敬業,為企業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